婶婶手捂着胸口,一脸的后怕,心有余悸的说道:“你个傻孩子,刘家势力不小,你那时候还没有回家,出点事,家里都帮不上忙。有句话说;君子不立危墙,以后做啥事先考虑自己的安危再说。”
姑姑呵呵笑着,接口说道:“嫂子,你不知道,这就是方家人的血气,我身上也有。言儿做的对,京都有些人家太娇惯孩子了,有些孩子出来仗着父辈的权势,欺男霸女,无恶不作。让他们以后都收敛收敛,管好家里的狗崽子,否则,刘家就是下场。”
婶婶点点头说道:“那些人太可恶了,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都不为过。我就是个母亲,也管不了那么多,只要我们家孩子没事就好。”
听着姑姑婶婶的对话,方言心里既感动又幸福。一时也没话说,只能呵呵的傻笑着。小表妹旁敲侧击,终于证实了哥哥的厉害不是传说,开心的手舞足蹈,搂住方言的胳膊使劲的摇着。
接着就听婶婶说道:“明天祭拜你奶奶和你爸妈,我和姑姑陪你去,我也想和我那可怜的妹妹说几句话。
言儿,你知道吗,当年我家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,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。我和你大伯在一起,你爷爷奶奶没有嫌弃我家出身低微。你妈妈的事都是历史环境导致的,婶婶想请你放下心里的芥蒂,全心全意融入到这个家里来。
你爷爷为这事,背负了十几年的负担,都这么多年过去了,也该放下了。孩子,你明白婶婶的意思吗?”
方言长舒了一口气,感激的看着婶婶说道:“婶婶姑姑你们放心,我知道该怎么做,我一定会让爷爷过个幸福长寿的晚年。”
方言的奶奶是老革命,被安葬革命陵园,方言的爸爸是战斗英雄,死不见尸,衣冠冢安葬在母亲的脚下,后来他的母亲也被爷爷迁葬在爸爸身旁。
这天一大早,方言早早起来,一家人吃了早餐,大伯们身份特殊,都去上班了。婶婶和姑姑准备好了祭奠用品,爷爷带着家里人,坐车向革命陵园驶去。
革命陵园位于西山深处,花卉遍地,绿树成荫,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。这里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陵园,安葬着一批又一批为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人士。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敬意和怀念,让人不禁感叹英雄们的伟大事迹。
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的日子,微风轻拂,周边的树叶发出莎莎的响声。爷爷带着家人来到了奶奶的陵墓前,陵墓里面草坪修剪的非常整齐,中间石英石铺设的路面,干净又整洁。
方言目测了陵院,墓丘墓碑全部采用优质大理石堆砌而成,整个凌院占地面积大概五六百平方左右。陵墓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,尽显逝者身份的尊贵与生前的尊荣。
陵院的主右上位,奶奶的墓碑高高耸立在山巅之中,象征着奶奶在家族中的崇高地位。墓碑上镌刻着奶奶的名字和生卒年月,字迹端庄大气,透露出无尽的敬意。
在奶奶墓碑的左下角,父母的墓碑显得那么安静祥和。他们英年早逝,让家人惋惜不已,墓碑上刻着他们的名字和生卒年月,字迹苍劲有力。
爷爷带着方言来到奶奶墓碑前,方言为奶奶献上一束鲜花,双膝跪地,满含热泪。轻声呢喃道:“奶奶,您的不孝孙儿方言,回来看您了。请您放下心里的怨念,欢欢喜喜和我爸爸妈妈,在下面安心的过日子吧,孙儿有时间会常来看您和爸爸妈妈…”
听着孙子的祷告声,爷爷深情地望着墓碑,眼中闪烁着泪花。他明白孙子的心思,他很欣慰,长长的舒了一口气,浑身感觉如卸千斤,轻松舒畅。
半晌后,在婶婶和姑姑的提醒下,方言终于跪在父母的墓碑前。没有哭泣,只有默默的流泪。
他为父母献上了花环,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毛笔,沾上油漆,在墓碑上写下了,儿子;方言敬立,千禧年某月某日的字样。
他向父母亲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,提及了孙承宗爷爷,讲述了从医的历程,以及求学的故事。他谈到自己的恩师,还提到了杨雪。
最后,他深情地说:“你们的儿子已经长大,如今回到了方家的大家庭,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,有了几个心爱的女人,不久也将迎来新的生命…”
婶婶站在他的身后,聆听着他的话语,泪水盈满眼眶,口中低语着难以分辨的话语…
在这片充满敬意与思念的土地上,家族的传承得以延续,英烈们的精神永恒。革命陵园不只是一个墓地,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,诉说着功勋们不朽的事迹。在这里,活着的人找到了精神的寄托。
当天下午,方言正在和爷爷婶婶姑姑们在家里聊天,接到了大伯方怀邦的电话,说“一号”今天晚上有时间,约好八点见面,让方言在家里等着,会有车过来接。
这个消息让爷爷很振奋,姑姑和婶婶也很兴奋。他们都希望政府能重视南域,不希望他们被推向敌对势力阵营。
接到大伯的电话,方言也很欣慰,看来大伯在“一号”身边很被器重,大伯做事也是雷厉风行,不喜欢拖延。
第124章 认祖归宗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